【央视艺评】吴为山:写意精神与雕塑

来源:来源:央视网 | 2019年06月13日 16:38
来源:央视网 | 2019年06月13日 16:38
正在加载

《上善若水——老子》作于2005年

《上善若水——老子》作于2005年

现代写意雕塑

现代写意雕塑,是凝聚中国文化精神的视觉呈现。它源自天象地脉的造型意象,合于中国古代“天人合一”的大宇宙生命理论,表现为“象”、“气”、“道”逐层升华而又融通合一的动态审美。其点画、开合、节奏,同化于自然草木,对应于天地阴阳,合拍于江海律动,生发出无处不在,无处不可感的文化与宇宙气象。

现代写意雕塑的创作,是一个“虑以图之,势以生之,气以和之,神以肃之,合而裁成,随变所适”的过程,它没有完整的逻辑分析程序,而是依靠直觉迅速理解并生成自足的意象,具有唯一性、偶然性和随机性。创作者处于灵感和激情之巅,精神高度集中,技艺纯熟精湛,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对象的瞬间面貌和情感状态并提炼其精华,实现由“技”向“道”的升华和转变。这里的“道”,不仅是目的、终点,同时也是起点、过程。它凝聚理想和情感,跨越时间和空间,透现生命的信仰,彰显精神的价值,是一座架于作者、观者和表现对象之间的永恒之桥梁。

现代写意雕塑筑基于“天人同构”的宇宙意识,彰显于本体之“道”的深广体验,乃本心之灵动、文化之丰厚、科学之理性、技艺之精纯、人性之圆融的辉映、互渗、汇合与凝练,它的审美意蕴可以通过以下八个方面来理解:

一、“儒道互补”的文化结构。现代写意雕塑以儒道互补作为文化结构,意味着它强调人为与自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。其中,儒家美学为现代写意雕塑提供了秩序、规则和习惯,而道家美学则对雕塑中的异化现象进行消解,以保持本真、自由和创造。两者互补的文化结构,使现代写意雕塑在涵纳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同时,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。

二、“气韵生动”的内在生命。现代写意雕塑将“气”视为一种介于物质与精神、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生命本体。所谓“气韵生动”,其实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“气”的节奏化、音乐化。中国人从天地之动静,四时之节律,昼夜之来复,生死之绵延中,感应到“气”之运行的节奏、条理与和谐。现代写意雕塑的“气韵生动”,正是体现这来自宇宙之“气”的运行特征。

三、“游观洞察”的观照方式。现代写意雕塑以心灵之目观照社会万象和自然万物,是一种将个人小我生命融入人类、宇宙大我生命的具象化。一方面,观照者“荡思八荒、神游万古”,将心气五官呵成一个有机完整的动力结构,由外而内,由表及里,揭示本质,去蔽显真;另一方面,观照者“纵浪大化,与物推移”,合拍于大自然的生生节奏,与“道”浑然同体,与“气”浩然同流,并通过作品体现空灵动荡的宇宙情怀,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振的深层意蕴。

四、“虚实相生”的创作法则。宗白华先生说过:“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,构成了中国美学精神的两元。”此精神之两元落实到现代写意雕塑中,便是“虚”和“实”。“虚”是流荡不已的通灵气韵,“实”是充实光辉的审美意象,二者互摄互动,即为“虚实相生”。一阴一阳之谓道,一虚一实之谓艺。阴阳摩荡、虚实相生,是现代写意雕塑一贯遵循的创作法则。创作者用在场暗示出不在场,融景物于情思,以实为虚,化实为虚,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,于活泼的崭新境界中弥散出生机回转、绵厚深长的审美意味。

《昙曜像》作于2010年

《昙曜像》作于2010年

五、“境生象外”的审美生成。“虚实相生”的创作法则,必然通往“境生象外”的审美生成。境即意境,由两部分组成:一是实境,或曰意象;二是虚境,属于一种哲理性的审美体验。意境的生成,需要创作和欣赏的两相结合。所谓“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天国”,一沙一花,本就是大道的创化,若创作者巧撷妙构,便可表真挚之情,状飞动之趣,传气韵之灵,达宇宙之理,令观者感受盎然的生命情调,领悟幽邃的宇宙美感。

六、“澄怀味象”的生命体验。中国美学认为,人的存在相融于生生不息之宇宙,人的情感相通于化育流行之天地,世界是一个浩荡不竭、流衍互润的生命整体。所以,现代写意雕塑也十分注重生命的体验,而这种体验源于最自由最充沛的自我,它“真力弥满,万象在旁”,掉臂游行,超脱自在。“澄怀味象”,需要先“澄怀”,即“疏瀹五脏,澡雪精神”。而“味象”,则需要以全部身心功能去容纳整个宇宙万物,在泯化物我的境界中与大化同流。这是一个澄澈心怀,朗现意象,主客体同步升华的过程,不仅灵魂和生命的审美思致由此而产生,鸢飞鱼跃和通透澄明的世界亦由此而敞开。

七、“妙悟自然”的欣赏特征。现代写意雕塑的审美欣赏,其实是一个从“观”到“味”再到“悟”的过程。在此,“妙悟自然”为“无心合道”的终极境界,主体“点破一窍,眼力穿透,便见得山川之高远,风月之清明,天地之广大,人物之错杂,万象横陈,举无遁形。”“妙悟自然”冥物我、合内外,以生命的智性创造,洞悉世界的表象,在直觉中发现自性,在自性中观照世界,以物照心,物我互照,点亮生命之灯,照彻无边时空。

八、“高明中和”的最高理想。《礼记·中庸》有云: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现代写意雕塑的最高审美理想,正是一种“中和”境界。但此“中和”,是灿烂之极又归于平淡的高明之“中和”。用董其昌的话来说,就是“笔势峥嵘,辞采绚烂,渐老渐熟,乃造平淡。实非平淡,绚烂之极”。

可见,现代写意雕塑的审美意蕴,既有儒家的敦厚沉郁、静穆中和;也有道家的与物推移、彰隐自若;还有禅宗的随缘卷舒、任性旷达;更有贴合时代的开拓进取、自由自足。于此,阴阳之道,天人之气,自然之态,乐舞之魂,书法之魄,丹青之韵,诗骚之情,凝合冥结,共同铸就了现代写意雕塑的精神意志和风度气派。

编辑:彭锋 责任编辑:
点击收起全文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|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