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上映 揭秘文物修复师背后的故事

来源:人民网 | 2016年12月20日 15:27
人民网 | 2016年12月20日 15:27
正在加载

主角背后的故事

王津:钟表修复师

性格特点:温暖谦逊,执着内敛。

2

幕后故事:王津已经“进宫”39年了,诺大的故宫能修文物钟表的就两个人,一个是他,一个是他徒弟。

拿修复乾隆皇帝所藏的铜镀乡村音乐水法钟来说,清钟顶是一个精致的“农场”,里面有房子、农户,甚至还有成群结队的家禽家畜,各个部件均能活动,构造极其复杂,代表了当时钟表工艺的最高水平。

刚出库时,这座钟已经残破不堪,零件散落,“能看得出,多年前曾有人试图修复,但是最终没有成功。”王津无从获悉当时的修复师的工作流程,时隔100多年,图纸和原配零件也早已不知所踪,只能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着调试。

“修复一座钟表,少说也要几个月,修不修得回原样,都要靠运气……”一毫一厘的清洗、打磨,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,让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转,经常做到天黑,才依依不舍的离开。

8个月后,钟表修复完成,王津和徒弟方松了一口气。

王有亮:青铜器修复师

性格特点:静若止水,耐心平和。

3

幕后故事:19岁来到故宫,从此王有亮再未离开。虽然青铜器的清洗和保养的方法很多,但他对待每件文物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选择准确的清洗材料,用海绵块儿,一点一点儿地蹭。

“对于青铜器的打磨,有很多人问要磨到什么份儿上才算过关,原来我的师傅告诉我,得磨得和熟鸡蛋剥了壳的那一层薄皮一样。”为了达到这个要求,学徒的前两年,王有亮手上全是茧子,慢慢地手劲才算练了出来。

从2001年开始,王有亮开始带徒弟,他的徒弟高飞算是“古铜张”的第五代传人,之后还会有第六代。

屈峰:木器修复师

性格特点:逻辑缜密,沉稳亲善。

4

幕后故事:很多人称呼屈峰为修复师里的哲学家,几十年的工作,让屈峰悟出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,比如,大家经常谈论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
“我认为,工匠精神一共有四个境界:‘第一种境界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;第二种境界,乐之不如好之。你做这个事情不如你真正喜欢这个事;第三种境界,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在工作中达到忘我的状态;第四种境界,逍遥游,游于艺。不但择一事,守一生,还要去创新。我们修文物就是要延缓文物的寿命,我们现在就是努力地去跟它们的老化和腐坏赛跑。’ ”

编辑:韩丹 责任编辑:
点击收起全文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|
相关推荐